中药材价格继续飙涨,多品种年涨幅达50%-900%!往年夏季是中药材销售的淡季,但今年却明显淡季不淡。今年二季度开始,中药材便开启了反季暴涨,引发全国中药材行业内外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认为,中药材价格飙涨最大获利者是参与的游资和恶意囤货的中间商,影响最大的是需要用中药治病的患者。业界呼吁有关部门介入,整治资本市场炒作乱象。
廖木兴/图
中药材淡季市场整体行情依然上涨
(资料图)
中药材天地网反映市场整体行情的综合200价格指数显示,7月30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为3570.18点,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900点,上升幅度高达34.36%。而7月12日刚刚创下了3589.09的历史高点。
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网监测数据,过去一个月,当归价格月涨50%,上半年累计涨300%;上半年党参价格累计上涨突破200%;酸枣仁从前年的约300元/公斤飙升至每公斤近千元,涨幅令人咋舌。据统计,目前有超过200个常规中药材品种的年涨幅超过50%,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鸡骨草等个别品种年涨幅甚至达到400%-900%。安国药市、亳州药市、荷花池药市、玉林药市价格走势一致。
然而,这很不正常。往年夏季,由于天气热、雨水多,储存和运输成本高,采购量减少,是中药材市场的淡季。今年夏季,中药材涨价的品种数量和幅度大幅增加,就连当归、天然牛黄、鹿角霜等国家基本用药品种核心原料的价格也出现了暴涨,可见中药材市场行情已接近失控,让产业始料未及。
据了解,2009-2011的两年左右时间,中药材价格指数曾发生过超过1500点的最大涨幅。业内观察人士指出,本轮行情爬升启动时间可追溯至2020年8月。一般中药材价格3年一个小周期,9年一个大周期,至今已接近3年的持续上扬,从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幅度和上涨周期来看,在有数据记载的中药材商品史上极为罕见。
热钱涌入被认为中药材价格疯涨主因
业内多方分析认为,中药材价格上涨,内因包括供应减少、需求增加、物价成本增加等因素,外因则有市场流通异常活跃、跟风购买和热钱的涌入。内因是诱因,外因是助推。
供应面上,部分中药材之前多年低价,农民弃栽,供应减少;受高温、干旱、大雨等灾害天气影响,部分中药材减产,导致供不应求;过往三年,消费降低和流通不畅阻挠了需求,影响了种植生产的积极性,如今供应不足。需求层面上,随着经济、消费复苏,一些中药材需求也有所回升,拉动行情,如以药食同源为代表的当归、党参、孜然等中药材。物价成本方面,人力等成本的增长也对中药材行情影响明显。外因包括市场流通异常活跃,跟风购买氛围强,也有部分企业根据经验战略采购,让中药材行情上涨。热钱的涌入,在中药材流通领域集聚,行情再次抬高。
而热钱的涌入被认为是中药材价格疯涨背后的最大“黑手”。江苏、广东以及亳州等地中药协会组织均指出:出于对中药价格上涨的预期,部分游资或经销商联手,恶意囤积药材,低进高出,使得中药价格出现异常的暴涨。
某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资本之所以盯上中药材市场,是因为中药材的盘子本身不大,炒作门槛较低,资本花小钱就能大幅抬高价格。他们囤积居奇,通常会选择产地相对集中且较为常用的一些中药材大量囤积,再低买高卖。到后期,进入中药材行业的资本过剩,部分价格长期处于平稳状态的品种和明显供大于求的品种也被他们选中,导致中药材价格全面上涨。也有一些大集团实力雄厚,直接垄断某些中药材货源,然后大肆炒作。举例来说,炒药者收购市场上成熟的当归压货,次年又直接从种植户手中高价收购当归幼苗,导致市场上旧当归被囤,又没了可流通的新当归,价格就会被持续推高。而由于囤积炒作,市面上中药材供不应求,又吸引更多的社会游资参与跟炒,进一步拉升了上涨幅度。
中药材囤积居奇带动冷库投资热
涨价后的中药材卖得并不好。价格上涨导致销量明显减少。卖不动的中药材,都被堆在各地冷库中。当地多位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有些商家是正常存放,而有些是几百吨、上千吨地存放,人为地减少市面供应。
储存中药材的冷库变得抢手。冷库类似于“药材银行”,药材价格上涨就出库,价格跌落就入库。全国四大药材市场和中药材产地的冷库基本都已被中药材堆满。不但爆满,存储价格也水涨船高,甚至连带兴起了冷库投资热,今年新增的冷库企业较多。一名经营冷库的业内人士估算,今年以来,亳州新建或扩建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冷库。有媒体调查发现,有空位的冷库极少,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尚有空位的冷库,价格也从三个月前的约280元/吨/年,涨到了约400元/吨/年。多名市场经营人士透露,一些原本储存蔬菜、水果的冷库也纷纷转存中药材。
有需求的病人只能咬牙埋单
中药材是中药生产的源头。它既可被直接制成中成药,也可被加工成中药饮片,还可被加工成中药材提取物,再进一步制成配方颗粒或中成药。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均可通过中药材销售公司、药店和医院等进行销售。
面对中药材价格的失控疯涨,药企的反应却相对平静。华润三九今年7月初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中药材价格今年有一定幅度上涨,公司产品所使用的中药材品种数量众多,各药材价格变动程度不一,对总体成本影响幅度相对较小。ST康美在回答投资者问询时表示,受国内中药材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以及产地减产等多重因素影响,在医疗机构采购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公司中药饮片销售毛利同比出现下降,盈利空间受到一定影响。
受中药材价格飙涨影响,部分中医院的“刚需”中药材缺货,病人开不到一些药材,或医生另用其他药材代替。例如,当党参的价格涨得太高,一些人可能会改而购买太子参等更便宜的中药材代替。零售药房也面临着价格调整的压力。伴随着中药材的进货价上涨,药房也不得不调整销售价格。
中药材缺货、终端提价,最终买单的还是患者。广州某中医医院院长王莉告诉记者,的确有不少常年来开中药的老患者对药费上涨较为敏感,看到药费有所上涨会要求更换组方或放弃开药。中药材价格上涨不仅推高了患者的用药成本,医生开处方也会更谨慎。
停产、涨价、加大种植,药企出招应对危机
多家药企近日对媒体表示,目前暂没有涨价计划,后续不排除根据市场行情调整产品价格的可能。
一些企业通过招标或定向采购、订单式生产来保价。白云山7月18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称,公司通过下属的中药材集中采购平台,根据生产所需,通过招标或定向采购等形式,集中从合格供应商采购,从而提高议价能力,努力降低采购成本。
也有部分中药企业计划加大中药材种植。贵州百灵表示,目前公司合作种植中药材,未来公司将根据情况,适时扩大中药材合作种植规模并提高中药材处理能力。太极集团表示,为降低原料成本,加速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双基地建设,自建或合作建立中药材加工中心。华润三九也表示,公司希望通过加大种植技术研究、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制定适当的采购策略等举措,化解药材上涨造成的影响。
还有部分中成药加工企业宁愿不备货。广东一家中药企业采购业务负责人表示,集采价格是不变的,也不能断供,不能停产。但其他未进集采的产品,原材料价格过高,产品价格相应上涨,下游的药店也无法承受如此高价,只能暂时停产。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若要稳定药价,需要政府强制推动,尽可能实现中药材的直供直销,避免哄抬药价、恶意囤储等不正当行为。中国中药协会相关负责人不久前对媒体表示,此前已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的情况,目前正在配合有关方面深入调研。但对游资炒作现象,中国中药协会尚未得到确切的调查证据。6月,江苏省医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等先后发布文件,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管控药材价格。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表示,希望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整治资本市场炒作乱象。
此外,国家和企业应建立中药材监控及预警机制。行情变化的相关舆情传递至主管部门时,往往已错过了干预的黄金时间,建议提升顶层设计,做好监控,提前预警,做到未雨绸缪。
扫码获取更多健康医药资讯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