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没想到美国网友又说中国抄袭美国。
这一次他们说的是中国火星取样。
【资料图】
4月23日的时候,美国太空新闻(SPACENEWS)发布一条新闻说:中国火星取样可能加入直升飞机,然后文章详细解说了中国火星返回方案的内容,把这架直升飞机说的是一板一眼的。
因为文章讲得挺详细,我就用我三年级的英文水平多看了两眼。
没想到看到评论区时把我给气得半死,有几个网友公然在讽刺中国的方案,其中有一个还甚至说:中国火星直升飞机应该叫 “拷贝1号” 。
当时我就很纳闷,这个直升机方案真的很好吗?中国为啥也要用这个方案?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中国抄袭了美国的方案?
于是我再去其他英文文章上看,发现还是有不少这样的观点,然后我又返回国内去查资料才发现压根就不是这么回事。
中国火星返回方案与美国NASA根本不同,甚至我们的方案还更简洁,成功率可能还更高。再加上中美火星返回的时间特别接近,两家有一种憋着一口气,看看到底谁能先拿回战利品态势。
因此,今天咱们就借此机会,聊聊美国的火星直升机以及中美火星取样大PK。
火星直升机,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在火星上使用的直升机,它的确是美国率先提出来以及进行试验的。
2020年,美国将毅力号火星车送上月球,它上面就搭载了一架可以在火星上飞行的直升机,这架直升机就是 “机智号” 。
它在2021年4月份,完成了首次飞行。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地外行星的大气层内,实现飞行器的起飞和降落。
为了体现突出这个里程碑时刻,NASA在“机智号”上贴了一块来自莱特兄弟 “飞行者一号” 的蒙皮布,将这次飞行的意义等同莱特兄弟完成人类首次飞行的壮举。
当时机智号首飞确实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国内的媒体也对机智号的飞行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表扬。
然而这个有着历史意义的直升机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取样,它的首要目的而是给火星车探路用的。其次才是带载荷。
因此机智号机身上并没有搭载舱室,而是搭载了一台电脑和两台照相机,它们可以一边拍照,一边为火星车提供更加精确的图像和路线规划。
按照NASA的估算,如果这个试验能够成功,它可以提高火星车三倍的安全性。
然而最终这次的试验并不成功。
在2021年的首次飞行中,“机智号”只是原地上升了3m,维持了30s就回到了地面。
在后续两年的时间里,“机智号”又进行了50次飞行实验,最高速度记录是每秒6.5米,最高高度只有18m,并且这些实验都是不带任何载荷的。
用专家的话来说就是“这只是一项试验,如果想要让火星航空器带上载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得直白一点,它就是一个试验品。
其实不只是机智号,目前用直升机在火星上飞行难度都非常高,甚至以人类目前的技术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火星直升机其实与地球上的直升机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靠机翼转动推动空气产生升力,再带动整个直升机飞行,理论上机翼旋转速度越大,那么升力就越大。
但问题是地球和火星是不一样的。
火星上的空气非常稀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都不到,直升飞机在火星表面上飞行就相当于在地球的上万米高空飞行,它依靠空气来产生的升力很小。
没有更多升力,就意味着直升机自身体重必须很小,而且还不能带东西。
除此之外,火星上环境非常恶劣,平均气温在零下60度以下,还经常出现大规模沙尘暴、
很容易导致直升机出现损毁。
总的来说:在火星上搞直升飞机性价比非常低,美国的这次试验花费了8500万美元,但是效果极差。
实际上,美国也没有用直升机来参与火星返回方案。
NASA的火星采样返回计划挺复杂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它是发射火星车进行采样,采集好的样品储存起来,等下次再发射一个着陆器和返回器,着陆器负责把样品取回来,返回器负责运送到地球。
第一步在2021年就完成了。
当年2月份,NASA将“毅力号”火星车送上火星表面,“毅力号”火星车上搭载了机械臂和43根钢笔型样品保存管,机械臂采集好的火星土壤样品就保存在样品管中。
这些样品将被分成2份,其中有一部分样品管直接放在“毅力号”火星车上,还有一部分部分样品管则储存在火星表面上,作为备份。
如果毅力号火星车上的样品出现问题,就会重新启动这里的备份样品。
然后就到了第二步取样和返回了。
这一步要等到2026年的地火发射窗口期,届时美国NASA和欧洲宇航局将一起合作把“着陆器”(SRL)和“返回器”(ERO)送上火星,预计将在2028年完成。
其中NASA负责的是着陆器,它的任务就是是在火星上着落并且将样品带回返回器。
此时如果“毅力号”仍在工作的话,SRL将直接与“毅力号”火星车进行对接,取得“毅力号”上保存的火星样品。
如果“毅力号”火星车已经停止工作的话,SRL将释放一个茶几大小的采集机器人,在6个月的时间里,取回储存在火星表面的备用样品。
而返回器(ERO)则由欧洲航天局负责,当返回器到达火星之后,就停留在火星外层轨道上待命,等待接收着陆器。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开始进入到第三步:着陆器会在火星表面发射一种上升火箭(MAV),将火星样品火星外层轨道中,跟待命的“返回地球轨道器”(ERO)交会对接,并且转移物品。
最后就是返回器带着样品返回地球,预计在2031年左右降落在地球表面。
可以看到,美国的火星取样返回任务,整个流程历时11年,跨度相当大,也非常的复杂,而且火星直升机只是在其中的第一步时进行试验,在后续的任务中,就几乎没有存在感了。
因此连美国自己对于火星直升机也不太信任,中国就更不会用这个性价比低的项目了。
你,并且中国的火星返回方案不但不用这个直升机设想,整个流程也更加简洁,甚至技术更加成熟。
根据国家航天局的消息,我们的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将在2028年展开。
首先长征五号或者推力更大的长征九号,将“天问三号”火星探测器送到火星。
天问三号由两个航天器组成,分别是: 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 、 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 ,它们都将于2028年发射,并且在2029年抵达火星。
其实这两个航天器和嫦娥五号非常类似。
在月球取样中,嫦娥五号是由 着陆器、上升器、轨道器 以及 返回器 四个部分组合而成,其中着陆器带着上升器一起在月球着陆,然后着陆器里的月球车去取样,完成之后由上升器带着月壤和轨道器交接,再由返回器带着月壤返回地球。
火星取样也是如此。
其中,着陆器-上升器组成的航天器负责在火星表面的工作,轨道器—返回器组航天器留在火星轨道上,并且将火星样品带回地球。
只不过因为火星距离地球太远了,所以两个航天器是分成两次发射,这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将会很近,甚至如果长征九号超大推力火箭研制顺利的话,不排除将两次发射合并在一起的可能。
因此与美国的火星计划相比,我们的方案更加直接,美国的计划是在十年的时间里,分三次发射任务,分别完成 取样、收集样品、返回地球 的工作。中国则是两次,甚至有可能是一次。
用一个不太恰当地比喻,美国是把车身、底盘、发动机分三次送到,然后组装起来,而我们则是直接送上去一辆整车。
那我们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首先是非常直接的一点,我们的样品收集和保存更加简单,更加安全。
我们的火星样品是直接由火星车收集,收集完成之后就直接在火星上发射返回火箭,带着火星样品直达在火星外层轨道上等待的轨道器。
而美国的“毅力号”火星车,在2021年就登陆火星进行样品采集工作,但直到2028年左右,收集样品的“样品返回着落器”(SRL)才会抵达火星。
这中间有长达七年的空档期,而火星上的环境十分恶劣,谁也无法保证“毅力号”到时候还能否正常工作,能否与SRL成功交会对接;火星上保存的备份样品又会不会被沙尘掩埋、被狂风吹走。
所以,在美国的计划中,收集和保存样品这一步,预计就要花费足足6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期间还充满了不确定性。
其次,在整个任务的沟通和控制上,我们也更加的流畅。
在美国的计划中,“样品返回着陆器”(SRL)和“返回地球轨道器”(ERO)将分别由NASA和欧洲航天局负责制造。
而本身在深层空间进行交会对接就是火星探测任务中的一个难点,现在进行对接的两个飞行器还是由两家不同的航天局制造的,这无疑是放大了风险,双方任何一方出现意外,都会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比如说,欧洲航天局原本计划与俄罗斯合作进行 ExoMars 火星探测器项目,由俄罗斯提供质子号火箭作为发射载体。
结果先是因为新冠疫情,导致任务从2020年延期到2022年9月。
接着又因为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航天局中断了双方的合作,被迫寻找新的运载火箭,这一计划已经进一步推迟到2028年。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的火星探测计划,要比美国的计划更加可靠,更加周全。
那么,美国难道看不到这些风险所在吗?NASA又为什么要分步进行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NASA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想要一次性将 火星车、返回器、轨道器 送到火星,就需要有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但是,在阿波罗计划和航天飞机项目之后,NASA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没有发射过大推力火箭了。
原本NASA的计划是用SLS火箭来负责火星探测以及载人登月计划,但是SLS火箭不断延期,从2011年立项,一直到2022年11月才实现首次发射。
而且因为SLS火箭等一系列航天项目的不断延期,预算严重超支,NASA只能寻求与欧洲航天局进行合作,将“返回地球轨道器”(ERO)交由欧洲航天局制造,这样可以加快进度,但是也会进一步增加了项目的风险。
同时,即使是地外天体取样返回上,NASA的经验也不如我们。
NASA上一次实现地外天体取样返回,还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中,距离现在差不多50年过去了。而且当时还是人工采样,现在的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则是完全的无人操控技术,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完全不同。
NASA在这方面并无优势。
反倒是我们,通过2020年的嫦娥五号月球取样返回任务,积累了大量的相关技术和经验,包括机械臂样品采集技术、地外天体无依托发射技术、深空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等等,这些技术都会在火星取样重新展现。
千万别小看这些技术,它们的难度一点都不低。
比如说地外天体无依托发射技术,这种技术的基础,其实来自于东风41等最先进的战略弹道导弹,全世界中美俄三国,掌握了无依托发射技术。
无依托发射技术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不靠发射台进行火箭发射。
火箭在发射时会喷出大量的气体,产生剧烈的震动,这些都会严重干扰火箭发射状态的稳定。
所以,一般的火箭发射,都需要依靠庞大的发射台或者支架,对火箭进行辅助,帮助火箭稳定上升。
而在月球、火星等地外天体上,显然不可能有树立发射台的条件,这个时候就得靠无依托发射,把采集到的样品送到外层轨道上。
这个难度比普通的火箭发射高得非常多,因为地外天体的 重力、空气、温度 等等,都与地球存在巨大的差异,需要针对性重新研发,目前为止只有中国一家做到。
再加上,2021年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项目,又进一步补足了火星的 着陆技术、火星车技术 等等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中国在发射天问三号前,还会用天问二号进行相关的技术验证,它在其他近地小行星上模拟“天问三号”取样过程,确保技术条件过关才会开始天问三号。
不带问题上天也是我们的老传统了。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将在美国之前,成为世界上首个取得火星样品的国家,真正实现对美国航天的领先,那时无疑是历史性的时刻。
所以,按照我个人的看法,我们的火星返回计划不仅没抄袭美国的,甚至可以说比他们的更加可靠,更加快捷。
不过想要真正实现领先也没有这么简单,别看中美都制定了火星取样计划,就觉得它好像很简单。
实际上,在中美之前,火星一直有一个航天器坟墓的说法。
欧洲航天局的ExoMars火星计划,目标只是发射一辆火星车着陆火星,结果时间就从2018年一路延期到了2028年。
印度雄心勃勃的“火星轨道器二号”项目也是一改再改,时间从2018年一路推迟到2024年,现在更是连一点消息都没有了,估值以后也只能在PPT上看到了。
日本的火星探测计划也是如此,他们直接放弃了难度更高的火星,选择了换道竞争,在难度更低的火星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进行探测和取样。
还有俄罗斯这个航天强国,他们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失败后,已经基本上放弃了火星探测计划。
即使是强如美国,也曾多次失败才达到如今的地步。
这些国家面临的问题,我们都将重新挑战一遍。
其中一个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 距离远 。
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距离达到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更是超过4亿公里,是月球和地球距离的100倍以上。
在上面进行登陆、取样和无人对接等任务首先就要面对的问题是没有信号。
所以火星登陆的第一步就要搭建深空通信系统,
美国就计划在2023年,发射绕火星轨道的 深空激光通信卫星DSOC ,依靠更加精准、距离更远的激光通信,来构筑地球到火星的通信网络。
中国也是如此。
在嫦娥探月工程中,我们发射了鹊桥号通信中继卫星,构建了地球到月球的通信网络,而火星到地球的距离更加遥远,鹊桥号上使用的技术已经有些不够用了。
因此需要重新搭建一个更强的深空导航系统。
当然,探测火星的难点还有很多,比如说,整个火星探测项目的时间,往往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之久,各个航天器能否在恶劣的宇宙环境中,平稳运行这么漫长的时间?以及如何执行最严格的灭菌和样品保存标准,防止其 泄漏 ,对地球环境产生可能的污染等等。
中国为此特地组建了深空探测战略中心,未来将一个个解决这些问题。
说实话,对于中国航天,我是一点都不担心,他们有长远规划,有技术储备,还有人才数量的优势,完全能够实现对其他国家的超越,直到在外太空走向引领者的位置。
好了,我是熊猫,我们下期见!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极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